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

食道重建手術

  他將碗裡的麵條一條條往嘴巴裡送,雖然吞嚥動作緩慢,但卻吃得津津有味、滋滋作響,我看他要吃完那碗麵,可能要花平常人的五倍時間,但看他那張滿足快樂的臉孔,讓在一旁的我,好像也分享到那美妙的滋味,也讓我領會到「食得即福」的意義。一碗平凡的泡麵對一般人來說,也許只是裹腹的食物,但對他卻是企盼許久的山珍海味,因為自從我幫他完成食道重建手術後,他就不必再從腹部的「胃造瘻」來灌食,可以再度享受人們的美食。

  他是個容易意氣用事的男人,個性不甚穩定,半年前,為了一件芝麻小事跟他太太吵了一架,竟拿起清洗廁所用的鹽酸,一飲而盡,想了卻塵寰,沒想到灼熱酸辣的感覺讓他受不了,不得不把喝下去的東西吐掉,可惜為時已晚,他的咽喉和食道上半段已嚴重灼傷。經過幾星期的治療,雖然保住了性命,但食道已因腐蝕而狹窄,完全無法進食。為了活命所需的營養,胸腔外科醫師在他上腹部的地方做個「胃造瘻」,以管子直接灌食…

  腐蝕性化學物誤食是造成食道壞死或狹窄最常見的原因,當然腫瘤或其他外傷也佔相當的比率。單純的食道狹窄可用撐開器慢慢將它撐鬆,腐蝕較嚴重者常導致組織壞死,為了進食方便,整形外科醫師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。手術時,首先將壞死或狹窄的食道切除,再從手臂上取一塊帶有血管莖的皮瓣捲成管狀,移植到缺損的部位,上下兩端縫接在剩餘的食道上,再以顯微手術接合血管,經過五天的血循偵測,若沒有發生栓塞的現象,手術大概算初步的成功,至於要進食,通常約需等四星期後,先喝水再改吃流質食物。由於移植過來的食道,本身並無蠕動的現象,食物的前進完全靠重力的關係,所以這類病患吃東西時,一定要保持直立的姿勢。

  假使食道缺損過長,前臂皮瓣常因不夠長而無法使用,此時可考慮利用小腸來移植。手術的過程與前臂皮瓣相類似,不同的是需剖腹取腸。雖然小腸的解剖生理構造較接近食道,但併發症較多,且須打開腹腔,往往讓整形外科醫師怯步。

  食道重建手術後較常見的併發症是「食道皮膚瘻管」,常發生於食道與皮膚接合的地方,由於癒合不良,吃下去的東西會從瘻管處流出來,就像水電工人沒接好水管會漏水一樣,這時應給病患高營養食物灌食一段時間後,瘻管就會自動閉合,否則就需再度縫補一番了。

  進食對一般人來說,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,而且對不合口味的食物常會不屑一顧,可是對一個沒有食道的人,任何一點一滴可由嘴巴吞下肚子,都是不可多得的奢侈,難怪那碗泡麵讓他那麼滿足,讓人覺得他的生命又再度充滿希望。

(刊登於民國八十三年六月馬偕院訊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