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

淺談顯微手術(一)

  小時候每次走進鐘錶店,常看到師傅們,將一個小小的放大鏡,夾在眼眶上,聚精會神地修理微細的鐘錶,在我幼小的心靈中,對於那放大鏡下的世界,總是存著一種莫名的好奇及憧憬──那該是一個多麼奇妙、奧秘的世界呀!這也是今天我沉迷於顯微手術的一個導因。

  顯微手術在醫學中,並不能算是一個科別,任何一種手術只要利用到放大鏡或顯微鏡來完成,就稱為顯微手術。由於人類對微細構造的視力,有其極限,所以常藉放大鏡來進行,使手術更順利,品質更細緻,顯微手術技術因而產生。

  臨床上,利用顯微手術的科別有:眼科、耳鼻喉科、腦神經外科及整形重建外科等。但使用頻率最高及手術種類最多的屬──整形外科。例如身體某些細微組織器官受傷斷裂、指頭血管、神經的再吻合、臉部神經、鼻淚管、腮腺管及下體輸精管的接合…等。由於這些構造的管徑都非常微細,用肉眼不易縫合,此時就需顯微鏡來幫忙。

  人體中難度最高的顯微手術,應屬於淋巴管及輸精管接合手術,它們的內徑常小於○‧五毫米──大約是家中縫衣服的針一般粗細。

  顯微手術在臨床上,最有應用價值的是──皮瓣手術。所謂「皮瓣」就是身體某處有缺損時,整形外科醫師摘取他處的組織來修補,這塊組織就叫做「皮瓣」,它可能是一塊皮膚、一塊骨頭,或ㄧ段腸子。當移植ㄧ塊皮瓣時,ㄧ定要重建該組織塊的血液循環,否則很快就會因為缺血而壞死。移植一個皮瓣,至少要接通一條動脈和一條靜脈,以建立一個新的血液循環,但一般皮瓣上的血管都非常微細,直徑常小於二毫米──大約是原子筆筆尖大小,要將這麼微細的血案接通,非藉用顯微鏡放大實在不可能;更何況人體的血液凝固作用,常會發生在血管接合的地方,一不小心,血栓形成,血管阻塞,移植的皮瓣就會壞死,不僅徒勞無功,更浪費了一愧好的組織。

  顯微手術的困難,在於手術者本身之「眼手」協調問題,平常我們的動作是由雙眼接收訊息,經過大腦,再傳導到雙手,是一種非常自然的反應;但透過顯微鏡放大後,這種協調就失去作用,因此在顯微鏡下往往無法順利地接觸到眼睛能看到的東西或地方。另外,人類雙手的穩定性也有極限,再怎麼鎮定的功夫,雙手多少仍會有顫抖的現象,這種微細的顫抖,隨著顯微鏡的倍數而放大,而無法進行手術,這種遺憾也說明了一般觀察用的顯微鏡可放大一千倍以上,但手術用的顯微鏡只能放大四十倍左右。

  雖然顯微手術有這些困難,但對有興趣的醫護人員來說,鮮微鏡下的世界是迷人的,因為可以從放大的組織中,一窺上帝創造人的奧祕和偉大。不過,要做好顯微手術之前,要先有「麋鹿逝於前而不動」的禪學素養,手術前應沐浴更身,忌食煙、酒、咖啡,保持身心穩定,毛毛躁躁的個性,是成不了大事的。

(刊登於民國八十三年一月號馬偕院訊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